保证标签印刷的色彩一致性是印刷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控制和管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法和建议:
柔印中网纹辊参数:柔印标签产品的颜色不仅受油墨色相、网点大小和密度的影响,还受网纹辊的网线数和网穴深浅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网纹辊的加网线数与印版加网线数的比例为3:1或者4:1。因此,在使用柔印设备时,需要调整这些参数以达到色彩一致性的效果。
印刷标准光源:在印刷过程中使用印刷标准照明光源进行照明,以避免由于照明光源不标准导致的印刷品色差问题。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配备标准光源箱,以便员工在标准光源下进行颜色对比。
明确产品颜色上下限:在首次生产某标签产品时,应制定出该标签产品颜色的上限、标准和下限,并经客户确认后定为“样张”。日后的生产中以样张的标准颜色为基础,并严格规定颜色的波动不能超过上下限。
完善首尾件签样、巡检及抽检制度:将标签产品颜色的检验项目加入到首尾件签样制度中,便于生产管理人员对标签产品颜色差异进行控制。同时加强巡检和抽检,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超出色差合理范围的标签产品。
使用正规油墨:标签印刷企业在使用油墨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油墨,并注意油墨的保质期,及时更新库存,以免使用过期油墨导致印刷品褪色或色差。
控制油墨添加剂使用量:在印刷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油墨添加剂的使用量。如果油墨添加剂使用过量,可能导致印刷后油墨的颜色产生变化。因此,在使用各种油墨添加剂时,建议先与油墨供应商进行沟通,确定添加剂的正确比例范围。
基材选择:不同的基材对油墨的吸收性、光泽度等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印刷品的颜色效果。因此,在选择基材时,需要考虑其对油墨的适应性。
环境控制:印刷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油墨的性能和印刷品的颜色。因此,需要保持印刷环境的稳定性。
操作人员技能: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对印刷品的颜色一致性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经验。
建立主副颜色标准:为不同品类的包装材质创建主和副两套颜色数据标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材质之间的色彩匹配,降低印刷样品之间的颜色差异。
使用色差检测设备:引入色差检测设备如分光光度仪等,对印刷品的颜色进行精确测量和监控。这些设备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帮助印刷企业更好地控制色彩一致性。
综上所述,保证标签印刷的色彩一致性需要从设备与技术参数控制、颜色管理制度、油墨管理、其他注意事项以及采用数字化色彩管理方案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标签印刷的色彩一致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