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同的商品分配条形码是一个系统且标准化的过程,主要遵循GS1编码体系的基本原则,包括**性、稳定性及无含义性原则。以下是详细的分配步骤和注意事项:
企业需要首先向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申请厂商识别代码。这个代码是分配给企业的**编码,由7-10位数字组成,用于在全球范围内**标识企业。
商品项目代码由厂商根据有关规定自行分配,一般由5-2位数字组成。这个代码用于区分企业内部不同的商品项目。
校验码是条形码的*后一位数字,通过特定的算法计算得出,用于验证整个条形码的正确性。
将厂商识别代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条形码。通常,条形码为13位数字,结构为“前缀码(3位)+厂商识别代码(4-7位)+商品项目代码(5-2位)+校验码(1位)”。
**性原则:确保每个商品分配**的条形码,即使商品的基本特征相同,也视为不同的商品项目。
稳定性原则:一旦商品分配了条形码,只要商品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变化,就应保持不变。
无含义性原则:条形码中的每一位数字不表示任何与商品有关的特定信息,以避免编码容量的损失。
条形码的设计和印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如GB 12904),包括条码符号的尺寸、颜色搭配及位置设计等。
条形码应放置在商品包装的显眼位置,便于扫描和识别。
企业应及时通过互联网络或其他方式将其商品条码编制和使用情况向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通报。
对于混合组合包装的零售商品,其商品代码的编制通常采用13位代码结构,但不应与包装内所含商品的代码相同。
当标准组合包装中的零售商品的数量或比例发生变化时,应为变化后的标准组合包装分配新的代码,但包装中的零售商品的代码不变。
企业需要填写《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注册登记表》,并提交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等资料。
申请费用通常包括一次性注册费和每两年的系统维护费。具体金额可咨询当地编码分支机构或访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官网了解。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企业可以为不同的商品分配**且标准化的条形码,从而实现商品的快速识别、追踪和管理。